彈力面料褶皺產生原因及解決方案(廣龍紡織助劑)
彈力針織面料,因織造、前處理、定型及染整等工藝的特點是,路線長、工藝復雜、工序多而且大多分段進行,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在生產過程中形成布面褶皺。而且大部分的褶皺是不可修復的,直接造成面料的品質問題,導致面料降等,給企業造成不必要損失和影響。本文針對針織彈力面料的生產過程中常見一些褶皺現象,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案,希望能給廣大針織同行提供有益的幫助。
面料褶皺主要成因
① 針織面料的基礎結構是由無數個線圈相互套圈而成,在織造過程中經歷織造張力起伏、拉伸變形或生產過程中人為的牽拉,導致部分線圈變形。
② 在松布、前處理或者預定型過程中,因設備、工藝及人為因素導致的褶皺。
③ 織物在染缸內的折疊、擠壓、或者升降溫速率過快,不同纖維在短時間內收縮差異,導致線圈的移位、變形導致的褶皺。
④ 織物出定型機時的布面冷卻不夠、布面溫度過高而導致針織織物在布車內熱壓變形而形成的褶皺。
⑤ 因彈力絲的彈性回復率比其他纖維高,經牽拉連帶其它纖維一起收縮,在劇烈收縮時引起織物組織結構的變化,再經折疊擠壓而形成的褶皺。
⑥ 一些特殊的彈力絲,在遇120℃以上高溫時會發生“彈力絲-彈力絲”、“彈力絲-主纖維”之間的相互粘連效果,如果在發生粘連的瞬間布面不平、褶皺等,粘連以后發生的“固化效應”,而導致的針織織物布面褶皺。
織布折痕
1、 織造褶皺
織造褶皺是指織布時所形成的褶皺。主要包括壓邊線褶皺、布頭布尾褶皺和兩側邊褶皺。這類褶皺現象應該在織造時及時發現、及時調整,或者在坯布初檢時重點關注,及時發現、調整織造工藝、及時處理解決。
2、 壓邊線褶皺
針織胚布在織造時,若采用方型撐布架卷取時,會在對折處形成兩條從頭到尾的褶皺。產生的原因是針織胚布圓筒對折,被卷布羅拉擠壓的結果,其中一條會在剖幅機剖開后消失,另一條則殘留在坯布中間,稱之為壓邊線褶皺。
解決壓邊線褶皺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自動開幅平幅卷取的方式,現在新型的大圓機大都有自動開幅平幅卷取裝置;如果沒有條件采用自動平幅卷取的方式,應將織造的卷布張力在合理范圍內適當調低、卷布壓力盡可能降低,并且在織造落布后及時用剖幅機剖開后平幅成卷,盡量降低壓邊線褶皺的程度。
3、 布頭布尾褶皺
自動開幅平幅卷取雖然很好地克服了壓邊線問題,但操作不當也容易造成布頭布尾的褶皺。布頭卷取時一定要平整,最好是兩人一起將布頭充分理平后再開機,因為一旦布頭褶皺或扭曲打卷,松布后會在布頭十幾碼處可見明顯的褶皺。若胚布落布后堆時間較久還會造成布面壓痕,甚至壓傷。
部分工廠為了減少布頭褶皺,在卷起紙管或膠管上使用雙面黏膠布,盡量讓布頭平整卷取。布尾落布后還應將兩側邊布尾與下層充分展開打結,可以避免布尾松弛狀態下形成褶皺現象。
另外,胚布卷取時最好使用膠管,可以確保卷取質量又能重復利用,符合環保要求。因為紙管硬度差,受壓后易變形或斷裂使布面形成新的褶皺、壓痕或壓傷,且受潮后的紙管還會造成胚布沾污。
4、 兩側邊褶皺
彈力絲含量高的產品,象雙面純棉、厚色丁布等,還會因彈力絲的回彈力太大,在胚布的兩邊形成褶皺現象。一般這類產品不用水洗,需要先松布再預定型。應注意盡量減少松開胚布在布車內的停放時間,及時預定型,防止胚布布邊卷曲堆放時間過長而加重褶皺情況。有些織廠在胚布初卷時因布頭沒有充分展開,向內卷曲兩側邊已經形成褶皺,應及時反饋解決。
松布褶皺
對于一些不用水洗(前處理),只需要預定型后直接染色的胚布,要求先安排松布。為預定型或染色進缸做準備,如果松布的設備或工藝操作方法不當,易在松布階段帶來布面的褶皺。
1、松布設備
傳統的松布設備是先將坯布放入布斗內,然后由上下兩個相向運行的橡膠輥牽拉送入擺布架后,落入裝布車內?椢锿耆潜粍訌娎砷_的,坯布表面的褶皺清晰可見;新型的松布設備,裝有調速電機,采取主動退繞取替了被動牽拉的方式;另外,松布架也安裝了導布輥,通過調速電機控制運行,織物完全在松式的狀態下松布,解決了因設備帶來的布面褶皺。
2、 松布操作
除了設備問題,更關鍵是如何規范操作,即松布調速電機的運行速度與松布架導布輥速度的協調問題。要求操作工注意觀察松布后的布面情況,盡量保持松式狀態,避免出現布面有張力拉伸現象,車間管理水平是這一問題的核心。
前處理褶皺
大部分的彈力針織物預定型前都要進行前處理(水洗),大多采用平幅前處理工藝。
一方面可以消除胚布在織造過程中形成的殘余應力、去除織布和整經時的油漬、污臟,防止油污在預定型時固著到織物上,染色后形成色斑、色差而影響成品質量;另一方面,還可以提高織物的手感、光澤、滲透性、柔軟性等。采用平幅水洗設備進行前處理,其中進布方式、展布羅拉運轉狀態、處理后布面溫度及堆布量大小是造成前處理褶皺的主要因素。